书籍封面

疼痛的故事

作者:[新西兰] 乔安娜·伯克

出版年:2023-11

推荐值:
7.6

书籍介绍

沃尔夫森历史奖与弗兰克尔奖得主重磅著作,讲述一部跨越三百年的疼痛文化史。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积极心理学、保健品与镇痛药物的时代,疼痛被看作虚弱的象征,需要被掩盖和克服,本书让我们重识疼痛,看到痛苦自有其意义。

颠覆我们对疼痛的惯常认知,疼痛不只是生理现象,也是社会事件,是在社会环境中被感受、见证和塑造的。为疼痛研究提供了新的阐释框架。

疼痛不是公平分配的,哪些人能获得同情与止痛药,哪些人却只能默默忍耐?疼痛是否由经济剥夺和基本生存条件的匮乏造成?疼痛之间是否存在等级?疼痛与性别、种族、阶级都密不可分,权力政治将它渗透了一遍又一遍。

跨越医疗、伦理、法律、社会政治、性别、哲学等诸多领域,了解疼痛的历史让我们反思如何在痛苦中自处、如何应对他人的痛苦,也为政策制定与医疗照护提供参考。

“光启情感史”系列新作,由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王晴佳策划主编,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丛亚丽、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晞等鼎力推荐。

【内容简介】:

我们如何讲述自己的疼痛?如何应对疼痛?

沃尔夫森历史奖与弗兰克尔奖得主重磅著作,一部跨越三百年的疼痛文化史。

在逃避痛苦的时代,让我们看到疼痛自有其意义。

从牙痛、头痛、痛经、肌肉痛,到精神痛苦,每个人都为疼痛所扰,都试图用各种形象的隐喻来描述它。从“积极的情感体验”到需要战胜的“邪恶”,人们对于疼痛的认知和讲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?有些人借此展现英雄气概,有些人则无权喊疼;有些人被认为对疼痛天生敏感,有些人则似乎特别耐疼……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?人们在痛苦时如何自处?

本书讲述了18世纪以来关于疼痛的故事,横跨医学、文学、宗教、生物等各领域,考察人们对疼痛的讲述发生了哪些变化,信仰、性别、种族、阶级等意识形态因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,展现了身体、意识、文化、语言之间的动态联系,为我们理解疼痛提供了新方法。